逍遥绳艺圈论坛2025年活动,逍遥阁茶楼,逍遥阁

您当前的位置是:朝阳市文明网 > 文明培育 > 文明风尚

行走朝阳 “育”见未来——我市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开展特色研学实践活动

来源:朝阳发布 发表时间:2025-08-18

  当红山文化的陶纹在指尖流转成历史密码、当机械臂的运作拆解成科学原理、当田间地头的劳作沉淀为成长感悟……在教育多元发展的当下,研学实践正以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让他们在行走中探索知识,在实践中孕育未来。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禀赋优势,以“小学乡土乡情、初中县情省情、高中省情国情”的阶梯式课程体系为骨架,以“研学前置—过程指导—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机制为血脉,构建覆盖全域的研学育人网络。15所研学实践基地、3条精品线路、13个免费场馆,如珍珠般散落于朝阳大地;20余条特色线路、60余个实践项目,似脉络般串联起文化、生态、科技等主题。今年上半年,市直初中及双塔、龙城两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在朝阳这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充满生机希望的热土上深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科技探秘:以科创沃土为阶 让创新星火点亮求知眼眸

  在“行走的课堂”里,科技场馆是“会说话”的教材,以最鲜活的姿态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种。

  如今,1958科学乐园已成为学生追捧的研学之地,双塔、龙城两区组织学生分批开启科技探秘之旅。在探索发现展厅,科技原理从课本文字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在元宇宙超级时光隧道影院,让宇宙奥秘在沉浸式体验中具象化。在童梦之城,智慧城市、太空遨游等场景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防灾避险体验馆,七大安全主题场景更让研学充满实用价值。学生参与消防演练、模拟地震逃生,操作灭火器、学习急救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实践,安全意识与自我?;つ芰υ谔逖橹新涞厣?/p>

  职业启蒙:以实景课堂为镜 让职业理想照见成长方向

  在“行走的课堂”里,职业场景是“有温度”的教材,以最真实的模样让理想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扎根。

  一中燕都分校组织九年级学生走进财校、工校、卫校等职业学校,让职业从抽象概念变为真实体验。在会计实训室,单据录入时指尖与键盘的触碰,将会计职业从记账的模糊认知变得具体可感。在机床车间内,零件加工时机器的运转声、师傅操作的熟练度,让工匠技艺从技术的简单定义变得生动立体。在护理模拟病房,静脉穿刺练习时的专注、老师示范时的细致,让医护工作从救人的笼统印象中多了理解与敬畏。在插花实训室,花艺创作中的色彩搭配、造型设计,让学生在美学实践中感受职业的多元价值。

  劳动淬炼:以田间地头为卷 让劳动精神镌刻成长印记

  在“行走的课堂”里,田间地头是“含力量”的教材,以最质朴的方式让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慢慢生长。

  市第四中学、三中教育联盟六中校区的七年级学生走进龙城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汗水中体会劳动的意义。亲手播种时的小心翼翼是对耕耘二字的初次理解,合力农事时的默契配合是对协作一词的生动诠释,完成团队任务时的欢呼是对收获意义的深刻体会?!耙岳褪鞯隆⒁岳驮鲋?、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实践,让学生从课本学习者变成实践创造者,更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实现“做中学、学中悟”的育人闭环。

  文化寻根:以历史文脉为泉 让家国情怀浸润成长底色

  在“行走的课堂”里,历史文化是“藏底蕴”的教材,以最厚重的姿态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特教中心学生触摸红山文化陶器纹路时的专注、家长与孩子牵手听“中华第一龙”故事时的投入,让文明的种子在代代相传中延续。在朝阳博物馆,市第七中学学生在红山文化、三燕故都展厅驻足,让课本里的家乡历史变成可触可感的存在。朝阳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埂叭喙旁?朝阳花开”主题研学活动,光影秀中的历史场景穿越、情景剧里的三燕故事演绎,让三燕文化有了年轻化表达。

  从科创沃土的探索到实景课堂的实践,从田间地头的耕耘到历史文脉的溯源,研学实践以“行走的课堂”形式,让本土资源成为育人的“活教材”。这不仅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现代诠释,更是“立德树人”在地域土壤中的生根发芽、成长开花。

  

责任编辑:孙子厚

主办单位:中共朝阳市委宣传部 朝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辽ICP备202101223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运营管理:朝阳市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