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18
走进龙城区召都巴镇杠头沟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村边合”的田园美景,扑面而来的是“邻里守望助”的文明之风。这里振兴发展的先进经验多次被《人民日报》《共产党员》杂志、《辽宁日报》等媒体报道,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示范村,今年5月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杠头沟村86%的面积是荒山沟岔,这种地理条件让该村一度贫困落后,成为龙城区第一批后进村。后来,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历经30年如一日的接续奋斗,杠头沟村成功摆脱贫困,实现华丽转身,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村等殊荣。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产业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杠头沟村确立了“支部领航、产业筑基”的发展思路,将强村富民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针对传统绿豆粉丝产业品牌缺失、工艺落后等发展瓶颈,村党总支大胆创新,实施“三链融合”工程,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村里积极整合资源,组建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投资建设标准化粉丝加工厂。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注册“杠头沟”地理标志商标,让杠头沟粉丝拥有了独特的身份标识;建设粉丝文化展览馆,将传统粉丝制作工艺与现代文化展示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杠头沟粉丝的历史与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
提升价值链上,村集体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通过QS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让杠头沟粉丝走上了高品质发展之路。不断研发创新,开发出即食粉丝、绿豆淀粉等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构建“联合党委+ 直播带货”销售体系,将杠头沟的优质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共享利益链环节,建立起“集体增收+ 农户分红”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村集体增收21万元,脱贫户分红达10.5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聚焦民生福祉 建设“富美乡村”
杠头沟村始终坚持“富口袋”与“美乡村”并重,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支部充分整合社会捐助、志愿服务、集体收入等多方资源,建成“老年食堂”,为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自开办以来,已累计服务3.1万人次,成为村里老人温暖的“第二个家”。如今的“老年食堂”实现了“四堂合一”的功能升级。每周三、周五餐前,这里化身为讲堂,给老人们普及防诈骗、防火等安全常识。就餐期间,又变成聚民智的议事堂,村干部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每天就餐前,老人们齐聚一堂欢快地唱歌。
深化文明创建 绘就幸福图景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争取资金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双拥文化广场、1000余平方米的文明实践场地,改造升级供暖锅炉。如今,村里球场、图书室、棋牌室一应俱全,各类健身器材完备,群众跳舞、打球、看书都有了好去处。每逢重阳节、元旦等节日,村里都会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或载歌载舞,或挥毫泼墨,或开展志愿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杠头沟村同样不遗余力。沿村道栽种了两千余米的绿化树和景观花卉,让村庄四季有景、处处皆美。
下一步,杠头沟村还将继续深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河道治理,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新样板。